跟着金庸去旅游之太极武当(2)
武当与武侠:
武当山,作为中国两大武术门派之一武当派的发源地,同时又是我国的道教圣地之一,被誉为我国道教的“洞天福地”。而且武当山“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杉松蓊郁,翳日清幽,历来被誉为乾坤秀萃之地,为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凡此种种,使得武当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家们视野中不可绕过的焦点,梁羽生(《白发魔女传》)古龙(《陆小凤》)、陈青云(《武当争雄记》)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名家都写过武当,特别是金庸在其笔下三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以下简称《倚》)均有一定笔墨写了武当派,其中尤以《倚》笔力最集中。金庸先生虽未曾亲临武当,但凭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和一枝生花妙笔,用英雄传奇这一文学样式艺术地再现了武当风采和神韵。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受武当文化浸润和泽被的武当人,读到这些灵动的文字,看到亲切的地名,遇到熟悉的人物和邂逅喜爱的武术,自当感到格外的亲切。
在新武侠小说中,几乎逢(名)山皆有“派”,即将江湖、武林各门派的老窝都安在各大名山之中。这种安排一般出于以下理由:一是因为江湖山野,朝廷官府鞭长莫及,各大门派可以自由发展,若是在京城闹出什么太有名的门派,那就很有危险了;二是因为在名山之中修炼武功,不仅环境优美、地域宽广,而且多少带有浪漫情趣;三是有利于读者开阔眼界,多识名山。对于武当派而言,武当派并不是艺术的虚构,它是历史上客观存在于武当山,有其历史的依据。所以金庸在写武当山时,就同以往的描写不同,少了几分虚构,多了几分历史的真实。这突出表现在《倚》中对武当山的地理方位精确地把握和对武当山的名物介绍上。从地理方位上讲,小说是凭借交通路径表达的。作为中原福地的武当山,和外界的联系是广泛的,它贯通了江南、西南、西北和北方。其交通要道通常有如下几种:从江南方向,走安徽(或江西、湖南)至襄阳——太平店——牛首——仙人渡——光华(化)——山(三)官殿——草店;从河南方向,“走水路到老河口,离武当山只一日的路程”(第三回),“自老河口渡过汉水,至了南阳,北行汝州,再折而向西,便是嵩山”(第十四回);从陕西方向,“从陕西途经十堰镇至郧阳,再向东北行”。这几条古道路线清晰,途经地名详实,令今人惊叹,无疑可视作武当导游地图。其次,《倚》中对武当山的描写虽着墨不似金庸对江南、大理、塞外那样繁富,有大段的文字,但也要言不繁地依稀展示了武当山的特征。小说先展示的是武当山的概貌:“来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见郁郁苍苍,林木茂密,山势甚是雄伟”(第二回),“其时正当春末夏初,山道上繁花迎人,天柱峰高耸入云”,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紫霄宫是武当道士居所,“张三丰闭关静修的小院在后山竹森深,修篁森森,绿荫遍地,除了偶闻鸟语之外,竟是半点声息也无”(第二十四回)。一处概貌,二处细节景致,暗示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的特征:山大树苍,环境清幽,不愧为“神仙窟宅”。另外,《倚》中五次提到上武当山,在结构上以武当山为纽带,故事首尾均在武当山,发生情节转折也在武当山。
- 金秋十月中国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阅读:378
- 武当山国际旅游节近期开幕阅读:998
- 武当山仅存的道教节庆阅读:515
- 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特点阅读:403
- 武当山门票阅读:5762
- 武当山道教文化——服饰阅读:604
- 武当山传统文化——道教音乐阅读:737
- 游览武当山注意事项阅读:975
- 带着金庸小说去旅行之襄阳鏖兵阅读:977
- 中国湖北武当山特色菜:沔阳三蒸阅读: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