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张家界:在不同的季节邂逅(2)
最妙的是,秋冬时节雾天明显增多,峡谷里云海翻腾,几分钟就会变换一次“妆容”,为峰林增添了几分魅力。若是搭乘索道上山,“腾云驾雾”的感觉会更加鲜明,前不知去向,后不见来路,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穿梭机,忽然有一座山峰跃入眼帘,随即又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春夏时节,每天约有两三万名游客进入袁家界、天子山等武陵源核心景区,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游客数量“井喷”,一度突破5万人。当时,许多人早上五点多便来到百龙天梯和索道处排队,队伍一度长达一公里多,不少人排了三四个小时,有经验的人随身带了电子游戏或是扑克,精明的小贩们则高高举起橘子、花生、栗子以及当地特产猕猴桃兜售。有些游客干脆自己慢慢爬上山,再在山上住一宿,反正景区门票的有效期是3天。
秋冬时节,张家界的游客数量仅为夏季的1/3到1/4,个别景区只有1/10,人满为患的情形不见了,此时的张家界更容易接近,也更加本色。冬日雪后,摄影爱好者们齐聚于此,各守据点,尽享风光秀丽、游客稀少的美好时刻。有一位摄影师长住在天子山上,拍摄了很多武陵源的冬日雪景:群山像是戴了一顶顶小白帽,近处的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凌花,仔细观看,会发现松犹青、草犹绿,青松碧草与寒冰白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武陵源峰林的冬日风情。垂直节理发育的地貌特征,使得武陵源的山看上去酷似一个个身材挺拔的少年。白雪覆下时,这些少年仿佛英雄迟暮,英姿犹在,可头发和眉头都过早地发白了。一些山峰也因为白雪的点缀,面目更加清晰,与其他季节相比,仿佛换了一副面孔,让常来此采风的摄影师感到惊喜。“秋天时五彩缤纷,冬天时黑白分明,这是张家界颜色最亮丽的两个季节,配上线条分明、有棱有角的山林,举起相机的刹那间,仿佛听懂了它的独特语言。”一位本地的摄影发烧友如是说。
带着想象进山
淡黄色的山峰如巨柱般直指天空,数百米的海拔让人不禁有些晕眩;从上往下看,山顶却是平的,长满矮小的松树。在山峰密布的峡谷,能瞬时体会古人所说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是何等境况。若是起了云雾,整个峡谷便如大海般波涛起伏,山峰在其间若隐若现,好似蓬莱仙山……张家界最大的看点便是山,其中又以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最为典型。武陵源景区由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等几部分组成。据统计,其间有石峰3103座,其中相对海拔400米以上的便有一千余座,堪称“山的海洋”。这里的山会让人联想到华山的险、西北魔鬼城的奇、喀斯特地貌的秀,但细节的各具特色,又让它们拥有了自己的标签。
游人可以从西边搭乘电梯进入袁家界,也可以从东边乘坐索道进入天子山,抑或沿着金鞭溪漫步,哪条路线都可以尽赏山的奇特、秀美,或仰视,或俯视。我更喜欢搭乘电梯、平视峰林的感觉,较之从谷地往上看,多了一份从容,也多了一份敬畏:山峰展开它嶙峋的胸膛,一道道近乎水平的分割线构成了山崖的主体纹路,让人不禁担心这座笔直的高山会不会忽然破裂开来或者向下滑动,尽管它们已经在此屹立了亿万年。
武陵源的山造型奇特,并且奇得没有规则、不合常理,往往拔地而起、垂直而立,有的上粗下尖,大悖物理学原理。其中最典型的当数跨度达20余米、高度达385米的天然石桥“天下第一桥”。桥的两头原为山的一体,只是山体中部的石质比较薄弱,经过一系列的风化、崩塌之后,露出一个大桥洞。它们是几百万年前张家界地质运动的见证。站在张家界市区环顾四周,会发现山脊如春蚕啃食过的桑叶,呈现出各种毫无规律的形状,这也为张家界各处山峰的命名提供了无数种可能。
天子山附近有一个由三四座山峰组成的景观“天女散花”,较高的山为少女的头部,她正低头看着手中的篮子,前方的绿色丛林是她撒出的花朵。但也有人说这更像是一个背着背篓的少女在回头张望。还有一处名为“孔雀开屏”的景观,有的人说孔雀正在朝前看,有的说是回头看。反正这样的争论,根本不会也不必有标准答案。艺术之美,原在似与不似之间,何况武陵源的山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这是一场想象力之旅,你可以像海子一般,尝试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