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情—四川凉山火把节
【关键字】:四川旅游
彝族火把节
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于是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另一种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喽罗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虽说法不一,但各地过火把节的时间是相同的,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米(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按彝族的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要杀一只鸡,察看鸡舌、鸡胆、鸡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牲畜兴旺。第二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集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火把节的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祝愿牛羊四季兴旺。随着社会的演进,火把节焕发着耀眼的青春走向文明的新时代,如今,古老的火把节已变成了彝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变成了集彝族民风民俗的大成者。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个大力士叫诗惹阿比,人间有一个英雄叫伙体拉巴,两个都有超群的智慧和力量。一天,诗惹阿比来到人间要和伙体拉巴比摔跤。可是,伙体拉巴上山砍柴不在家。伙体拉巴的母亲按照儿子临走时的吩咐,端出伙体拉巴平时吃的一盘铁饼款待诗惹阿比。平时目中无人的诗惹阿比一看,大吃一惊,便不敢久留,只好匆匆离去。这时,伙体拉巴背起山一样高的大堆柴回来了。伙体拉巴追了上去,在山上比摔跤。结果不小心把清高自傲的诗惹阿比摔死了。
掌管天神的恩梯古子大王知道了大为震怒,放了漫天的蝗虫,到人间吃庄稼。铺天盖地的蝗虫大如野狼,拼命地吞噬庄稼。眼看着一片片的即将要丰收的庄稼被肆意糟蹋,危在旦夕。就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伙体拉巴率领成千上万的彝族人,到山上砍来松枝、蒿枝杆扎成火把,然后动员男女老幼举起燃烧的火把,到田间地头烧蝗虫。熊熊燃烧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忙了三天三夜,终于烧灭了蝗虫,保住了庄稼。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农历二十四这天定为火把节。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凉山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凉山彝人非常看重火把节。因为,火把节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它永远激励着人们携手并肩,抗御来自各个方面的灾害,护卫一方安康。
彝族世代山居,寨落分散,平素社交较少,对火把节的聚会特别钟爱。每个寨落的节庆,都会引来四山八寨的美女和角力摔跤的好手。人们盛装打扮,扶老携幼,结队赴会。山间野地,彩裙飘洒如云,金伞流动如花,将夏日绿水青山点染。
每个寨落的火把节聚会,都是一次彝乡山寨的奥林匹克,都会举行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选美、爬杆等竞赛,雄性夺魁争霸,激昂激烈激越激动;在平缓舒坦的草地,金伞流动,彩裙轻摇,围成圆圆的彝家女儿“朵洛荷”,参加年度美女评选,汇集成柔情密意的女儿河。还有相爱的情侣会用手中的黄伞遮住天光,筑个小小爱巢,自自在在谈情说爱,偏要把火把节的万人狂欢,演化成一对对情人的蜜月,爱侣的圣典。
入夜,情侣们也会断然割舍情爱,点燃长长的蒿枝杆火把,吆喝着相传相承的民谣,融入火把节之夜的狂欢,围着熊熊的篝火,歌之舞之,还要相邀敬酒,互致祝福“子莫革尼”,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