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汶川震中水磨镇 外国人称“中国奇迹”
“不敢相信!这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吗?怎么一点都看不出地震的痕迹!”美国客人、芝加哥湖岸旅行社总经理贝蒂,在震后重建的四川汶川水磨镇参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汶川大地震发生三周年之际,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访客们,通过不同渠道来到汶川地震灾区,感受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变化。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批600多名国际旅游界人士,他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三大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组织)、WTTC(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和PATA(亚太旅游协会)负责人在内的人士。他们前往汶川、茂县、北川、绵竹等地,开展灾后旅游恢复重建的访问和考察。
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镇,映入客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黄墙青瓦的藏羌民居;店铺林立,雕花木门恢复了明清风韵,每家每户的窗棂雕刻着不同的装饰图案,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好像水墨画卷。
在汶川县水磨镇,当地民众向来宾们献上哈达,并笑眯眯地牵着他们的手,跳起了藏族的传统舞蹈锅庄。
“在过去两天的参观中,我感到了四川令人惊叹的变化。汶川和北川的实地考察,让我深切感到灾前灾后基础设施和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说。
如今美丽的水磨镇已经成为很多人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四川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势必成为全球危机应对的宝贵经验。”索丹·索莫基还向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的国际同行们推介说。
亚太旅游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张科德说:“在这方面,四川人民正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积极投入恢复重建,为生活开启新的方向。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奇迹。”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客人说:“地震时的汶川灾区,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那时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临时搭建的板房、帐篷,道路泥泞难行。现在,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水磨镇位于汶川南部山区,是藏、羌、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地,距离震中映秀镇不到10公里。当时,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倒塌或严重损坏。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拯救生命,并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实行“对口援建机制”--这是中国应对大灾难所独有的办法,它把全国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负责重建水磨镇。援建者没有把重建当作一个“房倒盖房、路坏修路”的建设任务,而是开展调研,跑遍当地山山水水,在深入了解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后,才制定了规划。
援建者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商定,决定搬迁、关闭位于水磨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佛山市按照“生态、文化、安居、乐业”的理念打造全新的“水磨羌城”,让水磨成为一个宜居的旅游城和文化城,各方面要比地震前要好。
汶川八一小学就坐落在水磨镇
“援建不仅是原址重建,让灾区的群众有房住,而且还要考虑他们以后的生存发展,要有长远的生活保障。”援建组恢复重建项目代建管理中心主任陈树峰说。
“水磨羌城”由和谐广场、170幢居民楼、农贸市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水磨羌城”借鉴羌族传统民居风格,结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协调统一、民族特色明显的羌寨。
如今,全镇300多户人家过上了“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的生活。今年4月8日,水磨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项目,因“将灾后重建与人们生活完美结合”,而在“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 汶川新增两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阅读:1195
- 汶川精品村寨游 寻觅最真的淳朴阅读:1245
- 成都近代建筑汶川羌族文化 28阅读:1063
- 一路向西!一路都是惊喜!《甘肃阅读:3348
- 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自助阅读:3778
- 四姑娘山-动物阅读:570
- 国庆前九寨沟“九环西线”将恢复阅读:1100
- 走进中国最美的湿地—若尔盖阅读:1905
- 九曲黄河第一湾阅读:1864
- 险峻奇秀——四姑娘山阅读: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