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景点介绍]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位于该国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区房屋整齐洁净,街道宽阔笔直,市南大西洋岸,海滩平坦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拉巴特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语,含义不一,说法众多。一种说法认为“拉巴特”是“捆绑”的意思。乍一听,简直让人吃惊,一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名称呢?追根溯源,原来是这样的: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命令士兵将他们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
另一种说法是:1150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这座军事要塞便是乌达亚城堡,也称乌达亚要塞,至今依然保存着。在阿拉伯语里,“里巴特·法特赫”意为“胜利的营垒”,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拉科萨战役中打败西班牙人的胜利。后来,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里巴特·法特赫”这个军事要塞逐渐扩展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的名称,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作为城市名称沿用到今天。
美食信息
阿拉伯人社区的西南边有一个水果和蔬菜市场,出售各种可供你野餐的新鲜食物、果脯、坚果和沙拉,很快你就能满载而归。
Rue Tanta大街可以称得上是拉巴特的“小意大利”,除了制作奶油冰淇淋和比萨饼外卖服务,他们还供应比萨饼和意大利面食。
住宿攻略
阿拉伯人社区中的大部分廉价旅馆都比较差,没有什么令人身心舒适的设施,如:淋浴。
露营:Camping de la Plage露营地(每人/小帐篷/大帐篷/汽车15/15/22/12迪拉姆;水电15迪拉姆。热水澡10迪拉姆)位于塞拉海滨的最近的露营地。
出境信息
入境
拉巴特虽较其他回教国家开发,但民风仍保守,,若入境时服装不整,状似嬉皮,可能遭挡驾,入 拉巴特舍拉废墟遗址境时必须填具入境申请表,填明职业、停留地点,及停留时间。在海关,携带的行李一律都要打开接受检查,但几乎仅是形式,并不认真,但若携行货样,仍应置于旅行箱,切勿用纸盒包装,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若持有新的高价物品,按使用的目的,也有要求课税的情形,携入限制为照像机2台,软片10卷,烈酒1瓶,葡萄酒1公斤,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但稍多带些也可允许入境。
出境
仅填写出境卡,没有特别的规定,免出境税、机场税(AirportTax)为10迪拉姆。
历史文化
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并于8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0年,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是该王朝的第23位君主。从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北部地带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6年3月2日获得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国王逝世。3月,哈桑二世国王登基。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国王因病逝世,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称穆罕默德六世。
旅游贴士
信仰禁忌
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摩洛哥和犹太教。摩洛哥人受宗教的约束,一般都不饮酒;也很少有人吸烟;进屋有脱鞋之俗,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是不是进入其宅屋的;进清真寺必须脱鞋。他们宴请宾客前后要上茶三次,以示礼貌。客人到这里则应“入乡随俗”,否则,便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对“13”有反感,认为“13”是个消极的数字。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贫穷,白色衣服最令人厌弃。摩洛哥的妇女只能偷偷地吃鸡蛋。如果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会被认为干了一件败坏风俗的丑事而遭到谴责。摩洛哥人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他们一般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礼节礼仪
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一般都惯施拥抱礼,握手礼也较为普及。摩洛哥女人与宾客 拉巴特美食见面时往往施屈膝礼。
1、一般礼仪:在进入摩洛哥人家里前,你应主动提出脱鞋,在进入清真寺时则秘须脱鞋。
2、称谓与问候:握手是习惯,不过朋友之间通常以亲吻相迎。约会与准时事先约会是可取的,虽然摩洛哥人很少遵守时间。
3、款待与馈赠:摩洛哥商人会邀请你去他们家中作客,大摆筵席,持续吃上好几个小时,但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的妻子。最好不要对主人的某件所有物大加赞美,他可能会感到按社交惯例不得不把它奉赠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