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景点介绍]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八一总场,距儋州市区28公里,距海口市区160公里,海南西线高速公路、205国道、海南西线铁路均可通达。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是海南省第一家省级地质公园,石花水洞景区是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处于地质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内,占地面积约436亩,石花水洞是景区的地下部分。石花水洞由旱洞和水洞两部分组成,总长约5公里,其中旱洞长约2公里,水洞长约3公里,洞内洞道系统复杂,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
旱洞已开发550米。旱洞内有石种乳、石笋、石柱、石旗、石瀑布、石舌、卷曲石、文石花、单晶方解石花等极具观赏和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和遗迹,尤其是洞内发育生长的“ 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体花及其组合堪称国家级珍品和世界一绝。
水洞已开发350米。水洞曲折蜿蜒,光怪陆离,五彩波澜。洞内存活着极为珍贵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娃娃鱼。水洞内轻舟漫游,宛如龙宫邀游,美不胜收。洞道主要沿岩层的倾向和走向两个方向发育,小型枝状洞穴较多且多沿构造裂隙发育的。主洞道一般宽3—7m,部分在1.5—2.5m左右,洞高一般3—6m,部分通过裂隙发育的洞穴可向上延伸到20— 30m以上,水洞最深处17米。游览进洞口不远处有一天窗通达地表。地下水位以下洞穴位于石花水洞旱洞南端,人能够进入的天然水洞长约150米,后来经过人工开挖,与洞外的英岛湖连通,长200米。
石花水洞的洞道总长虽然不大,但组成要素齐全,应该反映出洞穴通道多种成因特点。从洞穴的发育史看,有正在发育中的地下河,有已经脱离地下水位的旱洞洞道;从洞道的发育方向看,有水平延伸的通道,也有垂向发展的竖井;从洞穴成因类型看,有在渗流带(包气带)发育的竖井,有在潜流带发育的洞穴环,有在地下水位附近生成的地下河洞道。从洞道组成看,有主洞,也有小的支洞,共同组成复杂的立体洞穴网络系统。石花水洞洞道系统、竖井和裂隙、地下河河道和下游的岩溶泉共同构成有序的岩溶洞穴——水文地质系统,它们之间有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上先后生成及发展序列为热带岩溶洞穴和热带岩溶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一处天然实验场所。
石花水洞中丰富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为人们研究在这一地理环境下钟乳石类的形成机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利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可以从洞穴的石笋中提取古气象和水文状况等环境变化信息,并可进行环境变化和全球洞穴对比研究。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洞穴发育在北纬18°,为我国岩溶学、洞穴学研究热带条件下洞穴发育条件和演化规律提供了天然条件,因为我国低纬度地区很少有较大洞穴出现,而洞内发育奇特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则只有石花水洞,更显其珍贵。石花水洞不仅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和探险价值,更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理、古环境研究、科普教育、环保教育等价值,在海南景区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全国景区中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位置。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的建立和石花水洞景区开发经营颇具传奇性。现石花水洞景区所在的英岛山,从50年代即一直有石灰石矿开矿活动,石花水洞是在1985年时因采矿而偶尔发现的,随后不久政府封闭了洞穴。二000年海南湘南矿业有限公司、海南宝强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八一总场等接手后,随即邀请中国科学院桂林岩溶研究所进行了开发论证,并对部分旱洞和水洞部分进行了游览策划和规划设计。历经五年的保护性抢救开发,2005年元月一号石花水洞开始试业开放,2005年国庆节开始正式对外开放。石花水洞成功开发的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奇异石花,神秘水洞”既是石花水洞的主题词和形象口号,更是石花水洞的魅力和生命所在。因此,石花水洞景区的经营和深度开发必须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根据地质公园保护的相关规律和有关规定,分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为人们旅游观光、探险科考、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提供配套设施和良好服务。
海南石花水洞不是一个普通的山洞,是经中国溶洞协会专家考察认定的,特别是南京大学马教授、夏教授等7位地理学家一致评定认为的.石花水洞是由下而上的蒸汽而形成的景色,而目前发现所有溶洞都是由上而下滴水形成的景色.由于形成原理不同,石花水洞才出现世界罕见的奇观。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交通信息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八一总场,距儋州市区28公里,距海口市区160公里,海南西线高速公路、205国道、海南西线铁路均可通达。
相关文章
网友对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