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姐勒佛塔景点介绍]
在秀丽的瑞丽县城边,有着一处远近闻名的金塔,那就是瑞丽姐勒佛塔,她的傣语名字叫“广姆贺卯”。意思是“瑞丽城首之塔”。数百年前,减卯地区已成为当地傣族政治、经济的中心,在现减卯镇修建了德宏地区第一座城,为减卯历代土司的所在地。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村寨都兴建了傣族广姆(佛塔),其中要以姐勒广姆最负盛名。该塔每逢傣族的重大节日,如“赶朵”(赶摆)的日子,不仅有瑞丽坝远近村寨的傣族群众来朝奉,就连缅甸、泰国等地的僧侣也经常跋涉千山万水到广姆贺卯来朝拜。据说该塔是德宏最古老的广姆之一。该塔落成后曾进行过多次维修,罕盖发当政时,曾花重金加以修缮,对塔身进行贴金。除主塔外,四周还有16个小塔宛如群星烘月,非常壮观。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长方青石组成,中层为正八棱形,塔身呈圆锥体,顶尖置有铜冠,系有近百个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整个金光闪闪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树群之中,显示出傣族工匠独特的造型风格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傣族工匠在数百年前的建筑构思与艺术成就。相关信息
广姆塔在傣族人们的心目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瑞丽傣族中盛行着这样的一种习俗,姑娘在童年时代头上的发式要结成塔形,认为这样今后会给姑娘带来幸福。另外,每个村寨的水井,都用青石砌成塔状井台。从这两件事中,不难看出广姆塔在傣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几百年来,这座金光闪闪的广姆贺卯,饱经风雨沧桑,却巍然屹立在瑞丽江畔,解放后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可惜 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近年来政府又专门拨款按照原来式样重建,并将该塔塔身加高,塔基底座加大。1983年春节,一座五米高的金塔,已巍然屹立于瑞丽江畔。这座历史悠久的金塔又重放异彩。
交通信息
瑞丽姐勒佛塔位于瑞丽县城西北约七公里的昆瑞公路左侧、姐勒寨旁一个叫“广迷罕”的小丘之上,可在瑞丽县城乘坐公交车或者出租车直接到达。
历史信息
姐勒金塔历史悠久,其建筑年代难于考证。傣文经书《广母贺卯》记载:佛历1145年11月23日,勐果占毕国王召罕约法到这里找到了第六代废塔基,准备重建佛塔,后人为了纪念他找到塔基,就于这一天赶大摆,一直沿袭至今。1980年10月清理塔墟时,曾出土一片合金银拓片,宽4.5厘米,长54.5厘米,上面刻着傣文蝇头小字:“此塔重建于佛历二千三百年(1756年)。”由于地震、风暴等原因,此塔曾于1803、1804、1860、1893年及民国初年五次修缮。1966年“文革”中被毁,1981-1986年重建。新塔基本依照原塔而筑。每逢佛教的重大节日和春节,姐勒塔就要举行为期三天的隆重的摆庙(即赕塔佛会)。每逢此日,数以万计的中、缅、泰等国傣族、德昂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带着供品,到塔前虔诚跪拜,听经念佛。
结构信息
这种塔是属于南传佛教之建筑,实心砖石结构。由塔座、坛台、塔身、宝伞、风标、塔铃等部分组成。在坛台中央,建有雄伟高大的主。原来的主塔高约二十余米,周围有十六座小塔环绕。大塔、小塔均成葫芦状,每小塔下设券筒式方形龛一个,龛内壁上有佛像浮雕,龛内置石雕佛像一尊。龛顶后屋背上有各种动物雕塑,龛边上有花草、禽兽、浮云等浮雕,塔尖有宝伞、风标、银铃或铜铃。塔身全部涂漆。
1981年国务院宗教局拔专款七万元修得主塔。后来,省州县民委又拔专款,陆续修复了十六座小塔。在此期间,各界群众及缅甸友人亦集资捐款。新修复的群塔比原塔更雄伟壮观。主塔高39.5米,(比原塔高了约20米),既体现了原塔的民族风格,又表现出时代的特色。塔基面积一百四十多平方米,外围圆盘直径30米。塔体分三层向上收缩,为钢筋混凝土砖石实心结构。从塔的形制上看,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呈多边形,分为数十级逐渐向上收束,凹凸相间,有棱有方,结构富于变化,立体感极强。蘭花、荷花、菊花、浮云、飞鸟等浮雕,简洁清晰,素中见雅。上半部分呈圆形,用金色瓷砖贴面,如同十几个金钵自大而小依次相叠。塔顶有风标和塔帽。风标顶上是碗口大小的卵形乳白色玻璃罩,罩内放有鸡蛋大小的宝石。塔帽有电化铝制成,状如倒置的漏斗,中部镶有八面小圆镜。圆镜之下倒悬着四条银光闪闪、长约尺许的白龙。白龙之下有一巨大的金属圈。圈上挂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铜铃。月明星稀之夜,微风轻拂,铃声叮当,静中有动,更使金塔显得庄严肃穆。
十六座小塔又分为大中小三号。大号塔底部设有卷筒式方形佛龛。龛内各置汉白玉佛像一尊。神龛左右两侧的八仙过海、白象莲花、僧戏游龙等图案,笔法精致,栩栩如生。龛背上的金钵、金鸭及小金塔的雕塑,小巧玲珑,造型别致。大号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初看上去,四座塔的形制几乎一致,但细加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在色彩、结构及形状上的差异。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圆柱体与佛龛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高约二米,有的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多边棱柱,有的为下宽上窄的多边棱台;有的状如巨钵,有的形如若金瓜;有的黄中透绿,有的金中泛银,充分体现了傣族建筑富于变化的特点。中号塔高约八米,形状基本一致。下半部分高约三米,分为四级。一至三级为八面棱台,第四级为八面棱柱,显得层级分明。小号塔高约六米,形状完全相同。圆柱体以下高约二米,为多边棱柱。棱柱中间有两排上下相对的莲花浮雕,亦有级强的立体感。
群塔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重六十吨的铜钟。此钟为一缅籍华人所献。据说撞钟能使人消灭免难,游人几乎无人不撞。“当当”的钟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金塔南面约20米处有一间丈八见方的亭状佛房,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正襟危坐。佛房顶蓬上,是一幅根据傣族民间传说绘制的释迦牟尼七次生死转世成佛的巨幅彩图。整个佛房金光灿烂,富丽堂皇。金塔四周的大榕树、菩提树、柚木树及菊花、玫瑰、美人蕉、万年青、蔷薇、扶桑等树木花草,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香飘四溢,使园内显得生机勃勃。
姐勒金塔在历史上属中缅人民所建。多年来,缅北的摆夷、德昂族等,每年都要来朝拜金塔一至二次,多时逾万人,因此,姐勒金塔不仅是我国杰出的傣族民间建筑,而且还是中缅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