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景点介绍]
妙峰山景区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距市中心60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海拔1291米,是北京小西山风景区的一部分。这里山势陡峭,花草清丽。有日出、晚霞、雾凇等时令景观、有戴“华北一绝”之桂冠的千亩玫瑰园、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朝圣庙会、是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妙峰山香会
北京的庙会起源于辽代,称“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庙会进一步兴起。妙峰山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开山半月余,日以万计的香客络绎于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扣首;有的竟以背鞍、滚砖、耳箭、悬灯等方式进香以示虔诚。各种民间香会边走边练,幡旗飘扬,鼓磬齐鸣,观者如潮。妙峰山庙会期,京都万人空巷,其规模堪称华北之首。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善男信女,几百档民间花会汇聚妙峰山,朝顶进香,酬山赛会,施粥布茶,场面之壮观,信众之虔诚实属罕见。清《燕京岁时记》载:“妙峰山每属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幅辏,车马喧闹,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香火实可甲于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专门调查,出版了《妙峰山进香专号》,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妙峰山庙会在文革和抗战期间中断了数十年,一九九零年京城老香会“秘密”到妙峰山朝顶进香,酬山赛会。一九九三年政府正式批准妙峰山举办首届春香庙会,古老的妙峰山庙会文化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的妙峰山庙会除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香客朝顶,香会酬山,施粥、布茶、舍馒头等传统形式外,还增加了商品交易、民俗展示、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形成京城独具魅力、积极健康的民俗活动。
学术地位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由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尚严等组成调查团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调查文章在当时的《京报》副刊连续刊出,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宗教学者江绍原、社会学家何思敬、艺术学家傅彦长、心理学家崔载阳等都从不同的学术领域撰稿予以高度评价。
1928年29篇调查文章集结为《妙峰山》一书出版。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使西方的民俗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妙峰山因此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1929年5月17日至19日由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组成“一八妙峰山进香调查团”对妙峰山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他们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收获颇丰。 1995年5月中国首届民俗研讨会在妙峰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汇聚妙峰山交流研讨,部分论文结集出版成《妙峰山----二十一世纪的民俗流变》一书。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吴效群先生以《北京的香会组织与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为题完成其博士论文。时至今日仍有美国、瑞士、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学者在潜心研究妙峰山的民俗文化。
妙峰山景点
妙峰山峰底天阔,空气清新,灌木群英生机盎然,仅木本植物就有600余种,优质药材20余类,各种奇花异卉四季常开,山桃花、野丁香、山茉莉、杜鹃花、麦秆菊、千亩玫瑰花此开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特有景致。
妙峰山浓聚名山之奇景,汇聚人间福地之精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辽代皇家名刹仰山栖隐禅寺、大云寺、宛平八景之一,名“灵岩探胜”的滴水岩、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私人别墅等古庞贝遗址,可谓“山为佛生景,佛为山增色”,二者相得益彰。
妙峰山奇松傲站峭壁,迎客松、携手松、胜利松、凤凰展翅松……皆以形赋意,令人称绝;猿人石、状元石、茶壶山灵幻奇巧,与奇松巧妙结合,惟妙惟肖,若静若动,幻海沉浮,令人浮想联翩;登顶远眺,犹如置身天庭,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身临妙峰山,您时时能感受到鬼斧神工的宗教建筑艺术与广袤深邃的大自然相和谐的无穷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