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介绍]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南距汉中市158公里,北离西安市215公里。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000平方公里。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980-2904米。区内有高等植物1580种,野生动物265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和豹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境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雄奇秀美,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是集避暑、度假、观光、狩猎、探险于一体的陕西省综合旅游基地。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径107°40′~107°55′、北纬33°33′~33°46′。周围与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佛坪县岳坝乡为邻,东、西、北三面均以山脊为界,南侧以山脊、河流或道路划分。东西纵深24.8km,南北横延22.0km,规划面积35000公顷,实有面积29240公顷。
全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较低凹;最高海拔为鲁班寨2904m,最低海拔在岳坝管理站附近980m,相对高1924m。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地层主体是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同德-武都地层小区的一部分。由于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区内酸性侵入岩花岗岩广泛出露,局部地段残留有奥陶纪和中泥盆世的部分地层,并零星出露,绝大部分已经变质。在海拔2700m以上有冰缘地貌裸露。 第四纪堆积物主要集中在一些河谷盆地内及河床阶地上,以崩积物、泥石流堆积物和洪积物为主,组成比较复杂,有巨砾、砾、砂、粉砂和粘土等。
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地表起伏大,多悬崖陡壁,沟谷深切,一般在海拔1000~2500m之间,坡度多在30°左右。按沟谷特点和海拔高度, 地貌类型自上而下可分为:(1)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上部陡坡、宽谷峰岭区。面积较大,多在海拔2000m以上,位于区内北部和西北部;(2)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中部缓坡宽谷平梁区。面积居次,在海拔1500~2000m之间,主要分布于三官庙、西河大坪、 枣阳坪及其周围地区;(3)侵蚀剥蚀花岗岩中山下部陡坡狭谷区。面积较小,多在海拔1500m以下,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南部和东南部各条河流的下段。
旅游资源
据历史记载早在汉魏时期,历史上著名的骆谷道从本区黄桶梁一带穿行而过,魏蜀相争多次用兵都经过此道。唐武德七年,复开骆谷道,成为长安与汉中、成都连接的交通枢纽。唐代皇帝李适、李儇为躲避战乱,经此道去汉中。如今,火地坝、蒸笼场、骡子店等遗址残迹犹存,历史上著名的傥骆道从自然保护区西北部穿行而过,至今仍保存完好。保护区境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飞瀑随处可见,是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主要景点有:黑龙潭瀑布、天板桥瀑布群、娘娘潭、老君潭、擎天柱、观猴台、大树王、大熊猫抢救繁育中心及散养场、花房子遗址。
历史变迁
据历史记载早在汉魏时期,历史上著名的骆谷道从本区黄桶梁一带穿行而过,魏蜀相争多次用兵都经过此道。唐武德七年,复开骆谷道,成为长安与汉中、成都连接的交通枢钮。唐代皇帝李适、李儇为躲避战乱,经此道去汉中。盛唐时,在保护区紧邻的华阳镇设县,人口5000户,10000余人。《佛坪厅志》记载,宋代“在治东椒溪河,考宋代名宦张中庸、公牧泽。明敏廉惠,殁葬于此”,“明正德十五年,椒溪河获一白鹿,项悬铜处处牌,上有镌刻,皆漫灭,唯唐字可辨”。这些资料说明,在宋、明时期这一地区仍有人类活动。但在当时,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未对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森林中栖居着大量的珍禽异兽。《汉中府志》记载:“鸟兽有熊、豹、豺、狼......似熊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即是现在的大熊猫。
相关文章
网友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